短信动态
免垃圾短信骚扰的“红名单”
短信平台报道,垃圾短信漫天飞舞,治理效果不尽如人意,手机用户饱受困扰。今年9月,广州的杨先生因不堪忍受短信电话骚扰和个人信息泄露,一纸诉状,将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推上法庭。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在法庭上,最具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被告方律师解释称,接到传票后,电信公司已经将原告列入一份“红名单”,通知全体代理商不得再向原告发送广告短信。并且,按照被告方律师的说法,“那份红名单基本都是省领导、市领导等级别的人,原告能受此等待遇,可看出我们诚意!”(10月19日中国网)
笔者相信每个手机用户都曾经收到过垃圾短信,可以这么说,没收到过垃圾短信的手机用户可能在中国的土地上是不存在的——当然,这话得放在这条新闻出现以前说,直到电信公司的“红名单”横空出世,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片土地上还真有不受垃圾短信骚扰的手机用户,只可惜,不是什么平头百姓,是“省领导、市领导级别的人”。
我们都知道领导们很辛苦,日理万机,肯定手里的电话也是热的烫手,如果这时候再收几个垃圾短信,心情却是也好不到哪里去,所以从工作的角度来讲,让领导们的手机“肃静”,免受打扰,似乎是应该应分的,而且这么一想,重要领导们的手机号入“红名单”似乎也合情合理。
可是转念一想,似乎又不对:领导们的手机既然能够用技术手段屏蔽掉垃圾短信,为啥我们这些平头百姓就得如“黑名单”接受骚扰呢?消费者都是付费给电讯营运商了啊,既然已经付费,那么双方在权利和义务上就有了对等的关系存在。也就是说,电讯运营商没有权利在通信业务和合约规定之外给用户提供额外的增值业务。当然,这个“增值”可不是消费者的消费内容增值,而是电讯运营商通过和垃圾短信制造商的合作,以增值业务的方式强行通过平台推送给用户的业务,以此来牟利。
这么多年来,每年的3.15晚会垃圾短信治理都是其中的重头戏,每年相关的运营商负责人也都拍着胸脯保证自己的短信发布端口平台不会再有新的垃圾短信制造发布,可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台上拍胸脯,台下数票子的好戏已经让观众们麻木,垃圾短信依旧似飞雪般侵扰着我们的生活,原因其实很简单:利益使然也。对电讯运营商来说,通过技术手段屏蔽和监管短信发布平台,已经不是什么“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非不能也,实不为也——这或许才是垃圾短信屡屡根治不了的真正原因。
在垃圾短信治理还停留在道德谴责层面的当下,建议相关部门尽快通过立法,真正规范有些电讯企业的不良行为,彻底斩断电讯运营商和某些垃圾制造商家的合谋利益链条,真正还消费者手机和生活一个清净,这是老百姓的期盼,更是那些进入“红名单”里的一众人等的责任。一些官员的手机清净,并不代表你耳朵根子能清净,垃圾短信的顽疾屡治无效的民声抱怨,还真是刺耳,因此对某些官员来说,让老百姓的手机也能进那个象征权力和荣耀的“红名单”显得多么紧迫和实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