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动态
短信发送要充分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据短信平台报道,市民反映,从假期开始,手机就不时响起短信声,其中有一天收到了40多条。虽然此前他也收到过广告短信,但没有十一长假这样频繁,短信内容包括各商场打折广告、房地产开盘信息、餐馆和美容院的假日优惠广告,甚至还有一些代金券以及团购信息。
梁先生的遭遇并不是个例,据网秦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国庆前一周,网秦反骚扰策略库收到用户举报的垃圾短信高达25627条,其中打折促销类占32.37%。国庆及其前一周密集的垃圾短信轰炸,让很多用户苦不堪言,用户心中不禁产生这样一个疑问,垃圾短信为什么能够这样肆无忌惮、恣意妄为呢?
垃圾广告信息制作成本低
生活中,几乎很少有人没接收过群发的垃圾广告信息,房地产楼盘开盘、旅游信息广告等经常通过发送短信的方式强制性地硬塞给用户。虽然有关部门三令五申禁止群发垃圾广告信息,但是仍有很多企业顶风作案。
费用廉价、操作简单是企业顶风作案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电视台或权威报纸上做一个广告宣传,少则几万,多则上百万元,而通过短信发送方式做广告,成本则要低廉很多。一位内幕人士给笔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发送一条短信的市场价为0.2元,一天发送一万条总的价格也就2000元。如果发送者找专门的短信平台群发信息公司发送,短信的成本更可低至每条4分。
为了解详情,笔者联系到了一家短信专业发送公司,该公司一位网名为“信任天地”的客服人员告诉笔者,短信定制套餐20万条以下价格为0.05元/条,20万条以上或量更多,价格还可以商量,广告短信的内容也可以由定制方自主编辑、发送。
个人信息泄露黑手多
听完该客服人员的介绍,笔者对其客户资源及受众广度表示怀疑,他回答道,公司拥有的客户资源全是从“正规渠道”收集和购买的,完全能够满足笔者的需求。当笔者进一步追问其客户资源来源渠道时,该客服人员挂断了电话。
随后,笔者在网上搜索发现,获取个人信息的途径并不复杂,只需要加入一些指定的QQ群,就能在该QQ群里与卖主洽谈价格,个人信息的价格从0.05元/条―0.2元/条不等。笔者在与其圈里一位“好友”交流中得知,个人信息收集的渠道很广泛,购房、买车、复印名片等都容易导致个人信息泄露。这些个人信息的内容不仅包括了电话号码,甚至还包涵个人家庭住址、职务、年龄、身份证号等信息。
该“好友”还透露,专卖个人信息的利润空间很大,如拥有1万条个人信息,可以同时对多个公司或机构转卖。转卖之后,原有的个人信息名单仍保留在自己手中,等间隔一段时间后又可以重复出售。
短信广告准入门槛低
笔者发现,在网上输入“短信平台群发信息公司”字样,立刻会有数百家的短信平台群发信息公司信息出现在电脑显示屏上,这些公司相当一部分标识自己已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但据了解它们的短信广告业务门槛几乎为零。
定制短信广告几乎不用与短信平台群发信息公司客服人员见面,就能实现自主发送广告短信。顾客点击短信平台群发信息公司的网页,进入网页后点击标有客服字样的小窗口,就能与短信平台群发信息公司客服人员商谈。商谈完价格,短信平台群发信息公司客服人员会提供给顾客传输一个类似QQ的系统软件,顾客接收、安装、注册并充值后,就能通过该软件给任意号码发送自己编辑的短信。
某短信平台群发信息公司职员李群(化名)告诉笔者,他所在公司和北京、广州、上海等地很多公司都有业务联系。每到过年过节,或举办大型活动,对方只要把钱汇入公司指定的帐号,就可以随意发送自己编辑的短信广告。
法律监管还需各方努力
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认为,目前我国针对垃圾短信和个人信息保护的监管机制还不是很完善,给了部分不法分子以可趁之机。如果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被“强制”接收了垃圾广告短信,消费者可以以侵犯安宁权和个人隐私权提起诉讼。
对垃圾短信广告的监管和个人信息的保护,需要包括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营商等多方合作才能实现有效监管。用户被“强制”接收的垃圾广告短信应如用户发送一条短信支付给运营商0.1元一样,获得一定的补偿